近日,多所高校接連發布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向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提供破格入圍資格,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比如,中山大學為單科成績符合數學≥140分或物理100分(新高考省份)或理綜≥280分(傳統高考省份)的學生提供了破格入圍考核的機會。西北工業大學提出,數學單科成績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績進入分省招生計劃數4—5倍之間的考生,可申請破格入圍學??己?。北京理工大學對數學高考單科成績滿分的學生,可破格入圍學??己?。還有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進行重新折算,突出重要科目的權重。
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芍贫ㄆ聘袢雵咝?己说臈l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薄捌聘皲浫】忌母呖汲煽冊瓌t上不得低于各?。▍^、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币虼?,此次各高校關于破格入圍考核的規定,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是對相關要求的進一步落實。
近年來,各高校深入推進“強基計劃”,從招生到培養等環節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首批“強基計劃”學生目前已順利完成轉段工作,部分學生將進入研究生階段進一步深造。此次破格入圍考核的做法,是各高校在總結過去幾年實施“強基計劃”經驗的基礎上,對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方式的創新,體現了對拔尖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的強烈追求,尤其凸顯了數學和物理等基礎學科之于“強基計劃”人才的重要性。
“強基計劃”旨在培養和造就具有鮮明個性和學術專長、擅于求異思維的人才?!皬娀媱潯毕嚓P文件特別指出,高校要在培養模式、管理機制、質量評價等方面打破傳統,對“強基計劃”學生實行個性化培養,激發其自主創新能力。多所高?!皬娀媱潯钡呐囵B方案也都涵蓋了個性化學分、個性化學習等內容。但總體而言,我國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并未能很好解決個性化的問題,這也是當前“強基計劃”亟待解決的問題。
個性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本方法是推進教育多樣化,實現更高的教育包容性。教育多樣化首先體現在招生選拔方式的多樣化。招生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首要關口,只有選拔出好苗子,才能更好地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皬娀媱潯本褪且痪幸桓?,讓少數有極強天賦的學生不受限于傳統教育的條條框框,能脫穎而出。尤其是各高校紛紛加大數學和物理分數的權重,或者直接將數學和物理高分作為破格的要求,更加符合“強基計劃”在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方面的初衷。
教育多樣化也體現在培養過程的多樣化。未來需要針對通過破格方式招收進來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在獨立編班、導師制、小班化、課程教學創新等方面進行積極嘗試,甚至可以通過“一生一策”定制化培養,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教育多樣化還體現在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高校要破除傳統教育評價強調統一性和標準化的做法,改變“唯分數論”,摒棄“求同思維”,探索適合不同類型拔尖創新人才的個性化多維度考核評價機制。高校應積極探索對拔尖創新人才的綜合評價和多元選拔,綜合考慮學業成績、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綜合素質等多方面因素,考查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問題意識、質疑精神、意志品質等。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現之后,傳統的知識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將被替代。如何培養和評價拔尖創新人才,通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保護他們的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顯得愈發重要。
教育多樣化還要體現為出口的多樣化。當前,“強基計劃”主要聚焦于本科階段的培養。第一批“強基計劃”學生完成轉段之后,后續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貫通式培養,需要盡快提上日程?!皬娀媱潯钡亩ㄎ皇桥囵B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戰略領域的緊缺人才?;A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尤其需要長周期穩定的支持和持續培養,本科階段的“強基計劃”主要著眼于培養后備人才以及夯實學習基礎,未來應指向博士生培養。高校要積極推進本研一體化培養,創新體制機制,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碩博連讀、直博、公派留學、動態進出等方面探索多樣化路徑,暢通成長發展通道。高校也要提前布局研究生階段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強本碩博銜接培養工作,對于“強基計劃”轉段升學的學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確保本碩博培養的連續性。高校還應探索加大“強基計劃”學生本科直接攻讀博士的比例,通過本科直博的培養模式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長周期、穩定、一流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安心求學,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高難度、原創性、前瞻性的研究。此外,對于轉段至其他學科深造的學生,需要加強學科間的協同育人,探索學科交叉培養模式。比如對于完成轉段升學的大四學生,是繼續本科學習還是可以提前進入研究生學習,由教務處還是研究生院來負責管理,應及早明確,以免影響拔尖學生培養的連續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建鵬,系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